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科技动态

视力保护色:
沈工机床:从制造迈向智造
发布日期: 2018-09-11 10:41      信息来源:台州日报      浏览次数: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机床交易集散地,在温岭泽国,机床产业是支撑当地工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近些年,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不少机床企业陷入低迷。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面对这个问题,浙江沈工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建斌用3年时间,改进工艺流程,创新产品设计,引进人才和设备,实现了机床产品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转型: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

       沈工机床前身为沈阳沈工机床厂温岭分厂,是一家专门从事普通机床设计和生产的企业。2014年,和普通机床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夏建斌,意识到市场变化,决定将业务重心转向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

      “当前市场正朝着机器换人转变,如果我们停留在机械操作上,迟早会被淘汰。”夏建斌说,要放下过去十多年的业务累积重新探索,需要很大勇气,“但好在之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批手艺娴熟的技工,这为我们二次学习奠定基础。”

       在温岭,机床行业已初具规模,大大小小的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不同,产品属性也不同,这决定了细分市场的不同。在夏建斌看来,沈工机床主攻的是经济型数控机床,适用于本土泵与电机和机床工具行业。

       万事开头难,转型之初,沈工机床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数不胜数。

       夏建斌说,机床从研发到小批量测试,到做出成品,再到批量生产上市,耗时漫长,“具体来说包含了图纸设计,小批量首台的生产,以及市场的磨合检验、反馈短板,经优化后批量上市,这个过程快则两三年,慢则三五年。由于场地、设备、人力等因素,我们还有大量产品停在图纸或样机阶段,没能转化为成果。所以每款产品我们都深思熟虑后,再静下来做。”

       坚持:持续投入确保产品含金量

       在创新上的投入,夏建斌也毫不吝啬。过去3年,他在包括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上的人工经费以及技术引进、检测仪器等方面的投入就有上千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夏建斌的投入迎来了回报:2016年公司产值(税前)达到1700万元,2017年增至3400万元,今年上半年,产值(税前)更是超过3000万元,预计全年有望破7000万元。

       无疑,转型之后,市场对沈工机床的产品认可度有了明显提升。夏建斌说,这得益于公司多种类技工组合平台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每个型号的机床,无论是内在功能功率设计,还是外在钣金设计,都有含金量。

      “举个例子,此前国内多数企业生产的机床占地面积非常大。我们对此进行优化,将几种型号机床的强项融为一体,制造出了ck6145型机床。它回转直径大、扭力强、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而且美观大方。”夏建斌说,这款产品2014年研发结束,2015年上市后供不应求,它适用于生产电机的门盖、阀门等,尤其是在台州、温州等市场口碑很好。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沈工机床主要市场所在,其中台州和温州的市场占据了30%。夏建斌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低能耗的发展理念,获得成功。

      “下一步,公司要扩大规模,引进更多高端设备,在创新上持续发力。按照目前的势头,再过两年,公司产值有望过亿元。”夏建斌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