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温岭共有6个科技成果获奖,涵盖机床装备、泵与电机、农业、水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占台州总量的27.3%,居台州首位,创历年新高。 作为我省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尺,浙江省科技奖扮演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角色,可谓含金量满满。我市此次更是一二三等奖皆有斩获,尤其是由北平机床(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先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的“面向复杂模具的高速高精五轴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更是拿下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面向复杂模具的高速高精五轴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第一完成人,傅建中既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也是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针对复杂模具五轴数控加工中高精度、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重大需求,他带领项目组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的支持下,持续攻克“卡脖子”技术,形成了面向复杂模具的高速高精五轴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系列成果。 比如发明了面向旋转轴误差辨识的机床综合误差指数积建模方法,突破了亚微米级误差检测与补偿技术;发明了基于C空间的五轴无干涉刀路连续光顺姿角规划方法,实现了五轴光顺高速插补;提出了热特性驱动的机床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五轴机床长周期复杂工况下稳定性加工。 目前,相关技术成果不仅可应用于多款龙门五轴机床、五轴工具磨床,实现进口替代,而且技术与装备还可应用于高端汽车模具企业,其模具批量配套吉利、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面向复杂模具的高速高精五轴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此次还有由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极端多变工况的石化流程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由浙江宏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创制与应用”,由浙江宏业高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海洋渔获物船载源头锁鲜及高品质加工关键装备创制与应用”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温岭市市政环境工程公司参与的“恶劣极端环境下高强耐腐蚀混凝土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以及由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海捕虾海陆协同高质化保鲜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这样的“批量获奖”不是偶然,而是温岭持续在创新深化上下功夫、求突破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通过全面融入台州湾科创走廊,加速推进环龙门湖科创带、九龙湖科创中心两个标志性“科创湖区”建设,将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科创平台筑基强底,持续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构建优质科创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科技指标强优补弱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越来越多的优质科研成果在日益蓬勃的创新热情下诞生。近3年来,我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总量居台州首位。其中,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复杂多变工况离心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更是在今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除此之外,我市还有25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累计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33项,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等5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项目稳步推进。“科技成果奖项的量质齐升,充分显示了温岭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阶段性成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坚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政策扶持、引进院校等形式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释放区域科技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