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绿色建材“创新密码” |
|
编者按:近年来,台州市科协实施“百名博士促共富”行动,聚焦“5+5+6”核心产业体系,推动博士创新站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形成“院士引领—博士攻关—企业转化”的创新闭环,打造全省领先的有生命力博士创新站示范样板。目前,全市已建站18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开展项目合作269项,累计项目金额约3亿元。为此,台传媒推出“有生命力的博士创新站”系列报道,走进全市各博士创新站,探索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变革。 近日,由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远新材料”)与台州学院何海杰博士团队共建的“博士创新站”传来喜讯——双方联合研发的“高强耐腐蚀钢筋混凝土”技术成功破解行业难题。这标志着台州市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为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在海洋工程、化工设施等领域,混凝土腐蚀问题长期制约工程寿命与安全性,传统技术难以兼顾强度、耐腐蚀性与成本控制。 “企业在建筑材料领域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而我们团队在混凝土材料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实力,双方的合作是优势互补,能够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何海杰博士说。 2022年10月,公司与台州学院何海杰博士团队达成合作,共同建设台州市首批博士创新站。企业投入500余平方米实验场地及百余万元设备,为技术攻关提供坚实保障。 在攻关研发高强耐腐蚀钢筋混凝土过程中,如何平衡强度、耐腐蚀性与成本控制曾是横亘在团队面前的“三难”困局。传统方法往往顾此失彼,高昂成本制约了技术落地。 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原材料革新入手——将工业废料经特殊处理后替代部分水泥,不仅降低造价,还通过优化混凝土微观结构显著提升密实度与抗腐蚀性。同时,创新研发钢筋纳米涂层技术,既能“屏蔽”氯离子侵蚀,又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为验证效果,团队模拟严苛海洋环境,对数百组试件展开长达数月的强度与耐腐蚀测试,最终锁定最优配方。 何海杰博士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历经两年攻关,创新提出“工业废料改性掺合+钢筋纳米涂层”技术,成功将混凝土氯离子固化率提升至96%以上,钢筋缓蚀效率超90%,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研发过程中,团队完成4篇SCI论文(含2篇中国科学院1区TOP)、8项软著及3项发明专利,并主导编制行业标准,实现技术突破与理论创新双丰收。 得益于台州市博士创新站工作的深入推进,该平台已构建起“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辐射”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为全市绿色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引擎,更以“一站带一链”的示范效应,推动台州加速迈向国家级新材料创新高地。 博士创新站不仅推动技术革新,更成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的“孵化器”。何海杰累计赴企指导3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80余人次,协助企业成功申报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省级平台,并助力企业总工入选台州市高层次人才计划。此外,创新站研发的高强耐腐蚀混凝土已应用于多个滨海工程,显著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为“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