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科技动态

视力保护色:
温岭籍院士陈云敏牵头实施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建“国之重器” 让人“穿越时空”
发布日期: 2019-01-23 15:16      信息来源:温岭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近日,由温岭籍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据报道,这是在浙江省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投入超20亿元。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与“天眼”射电望远镜、“人造太阳”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是国家“十三五”时期优先建设的10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被称为未来“国之重器”。

1962年2月,陈云敏出生于横峰街道七份岸村(现鑫联村),在家里排行老三。因为家里哥哥姐姐都上了高中,按当时的规定,陈云敏不能再上高中。初中毕业后,陈云敏只能去农村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后,陈云敏考上了高中并被分到温岭县五七工农兵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

1979年,陈云敏考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83年、1986年、1989年先后获浙江大学土木系建筑结构工程学士学位、土木系结构工程硕士学位、岩土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3—1995年,陈云敏赴荷兰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现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和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200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15年12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陈云敏院士牵头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就是一个构建从瞬态到万年时间尺度、从原子级到千米级空间尺度、从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等多相介质运动的实验环境。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是综合集成超重力离心机与力学激励、高压、高温等机载装置,将超重力场与极端环境叠加一体的大型复杂科学实验设施。用设施英文名称(Centrifugal Hypergrav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Facility)的首字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CHIEF,寓意着该项目将成为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方面的翘楚,引领全球科学家深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地深海资源开发与高性能材料研发。

项目建设周期5年,建成后,将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装置的空白,成为世界领先、应用范围最广的超重力多学科综合实验平台。

“CHIEF可以为研究岩土体和地球深部物质的时空演变、加速物质相分离提供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将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和基础条件支撑,显著提升我国相关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陈云敏院士这样介绍。“打了个比方,如果在超重力离心机上搭载土体污染物迁移实验装置,我们就可以看到污染物在地下大尺度、长历时的运移,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陈云敏院士现在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是那样“高大上”,我们很多人无法想象它是什么,更不可能坐在“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里穿越时空。但我们却经常享受着陈云敏另一个重大研究成果——控制和修复高铁路基沉降方法。

温岭的交通道路为何会出现“桥头跳”?那是因为软土地基沉降的缘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同样建在软土上的高铁为何那么平稳?那是因为应用了陈云敏的“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准则”研究成果。2017年,陈云敏这项研究成果获得茅以升科技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

这些年,我市和陈云敏联系密切,陈云敏当选院士后,市领导和人才办专门赴杭州祝贺。陈云敏也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希望温岭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创造适合科技人才创业的生存空间,想方设法形成科技人才留得住的工作环境,让更多的科技人才为温岭服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