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科技动态

视力保护色:
看工业4.0设计 如何赋能台州产业升级
发布日期: 2023-03-10 09:17      信息来源:台州日报      浏览次数:

1.jpg

圆桌会议现场。

近日,工业4.0创新高峰论坛在台州梦创园举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者以及设计专家等,围绕着“工业4.0设计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交流。

迈入工业4.0

走出自己的步伐

在业界,很多人尊称柳冠中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不仅是因为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更源于他的前瞻性思维和指导性方法。

圆桌论坛上,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导柳冠中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目前所处阶段、设计师该如何推动进入下一阶段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现阶段国内的工业设计水平相比国外并不占优势,设计师应该学会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通过文化创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元素。

“技术发展终会两极分化,我们无需过分害怕科技。希望本土设计师不要随波逐流,跟着资本和市场走,而是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和发现问题,既解决今天的问题,也提出未来的愿景,定义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踏实迈出脚下的每一步,设计出真正属于时代的经典,带领台州工业设计走到全国前列。”柳冠中说。

对于台州应该如何快速发展成为工业4.0城市,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认为,应该关注设计、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比如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就能成为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引擎。

曾辉说,工业时代不会止步于4.0,以后还会有5.0、6.0,所以各地的发展模型不能固化,也不能趋同化,否则就会走向衰败。

“台州模具产业已具备高地的品质,也出过辉煌的成绩,而接下来突破的路径,关键在于如何将模具之都变成设计之都。目前,台州很多企二代开始接班,他们或是从小就浸淫一线,或是海外留学归来,他们有望引领突破,多元创新。”曾辉说。

产学研融合

关注工业设计教育

如何“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也是此次论坛的焦点之一。

拥有多项专利发明的专家冷涛认为,台州可以聚集上市企业、央企国企等力量,成立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打造青年人才培养的基地,给产业园区输血,以“非舶来、非招来”的形式,培养本土的工业设计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比如致力打造制造业绿色硅谷、产业设计研究院,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以此辐射引领周边地区。”冷涛说。

蒋新波作为一名工学博士,他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与改变。“工业设计成为一门学科已有40多年时间,很多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清华大学等头部院校专注高级、顶层设计课程,对标国际世界强校,其他一些地方级院校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优势学科,进行差异化培养。”

他表示,随着时间推移,相比二三十年前,教育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线下课堂,慕课等线上平台让普通院校的学生也能共享名校学习资源。此外,各种设计大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创新力、创造力的机会,比如红点奖、红星奖。

“成熟设计师的项目可能需要马上落地,但学生们的设计可以更偏向于概念,我们鼓励他们发散天马行空的创意,带来更具未来感的作品。”蒋新波说。

广东顺德专家库成员周君也提到了目前学生阶段的设计普遍存在过于理想化、概念化,而当前行业所要求的设计更加注重成本、落地、商业等问题,两者间的现实偏差其实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来解决。

“学生可以注重设计思维,富有同理心,能够去感知环境,但在企业里项目能力和服务产业的能力也不可或缺。”周君说,概念和创新固然重要,产品落地也离不开跨学科跨行业去整合资源,虚实并重。

由此,建议不仅学科间可以协同共创,高校更是可以与企业协同共育。“企业里有落地经验的设计师到学校辅导,匹配与各项目适配性高的实习生,充分发挥设计人才的力量,自然也能更好地以创新带动当地发展。”周君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