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行升压站建设,整个项目预计9月完工。”在中核汇能三门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建设现场,上万根能承受14级风力、单根重量超过2吨的光伏管桩,已被牢牢打入海底。
这是中核集团首个滩涂光伏项目,投资总额达10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亿多千瓦时,满足14万户居民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是三门在光伏发电领域的重要布局。
作为华东重要电力基地、浙江省清洁能源示范县,近年来,三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向着“核火风光蓄”多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的“全能之城”阔步前行。2022年,三门全县发电量约占全省发电总量的8%。
布局“全能之城”,剑指“千亿俱乐部”
在中核汇能滩涂光伏项目北侧,三门核电二期工程建设正酣。这两台国产化CAP1000核电机组,2027年并网发电后,每年可新增发电量200千亿千瓦时。
站在海岸边向西远眺,中广核龙母山风电场在山顶耸立,洁白风柱与巨大叶轮迎风浅吟,转换为源源不断的电能。
近期,浙能台二电二期扩建工程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计划新建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成为台州近10年首个获核准的大型清洁高效燃煤机组发电项目。
此外,峙洋抽水蓄能、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三门电网侧储能电站化学储能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三门新能源构成日渐丰富。
“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和关联产业发展示范标杆。”2022年,台州作出打造“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能源供给优质稳定、消费清洁高效、产业创新引领的国家绿色能源城,并将新能源城核心区设在三门。
“作为核心区,我们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三门县发改局党委委员、能源工作中心主任吴祖清介绍,三门是全市拥有清洁能源种类最多的县(市、区),在其绵延370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丘陵、滩涂等多样地貌,可以满足多种新能源项目建设需求。健跳港区航道水深条件优越,足以支撑能源产业建设的重型物流。
因时乘势,三门提出“资源换产业、绿色促转型”的思路,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导向,计划打造“一带一核多点”的空间布局,建成核关联、风电、光伏、零碳等四个产业园区。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新增电力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累计项目投资超过1000亿元,吸引新能源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吴祖清说。今年,三门已谋划新能源项目11个,总投资1158亿元,向着“三个千亿”目标稳步迈进。
发展关联产业,提升“绿色竞争力”
在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变压器生产车间,700余套成品排列整齐。“今年下半年,我们已经接到了阳光电源、华东电力勘察设计院、西藏开投等公司5000套的订单。”三变科技技术副总陈益说。中核集团滩涂光伏项目配备的50台变压器就来自于三变科技。
“变压器是电力行业必备的输配电设备,针对电力行业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低碳电力,三变科技率先布局新能源领域,直接带动了公司的发展。”陈益说,当前,三变科技已经逐步深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分布式储能和充电桩等新能源领域,“今年,公司的新能源项目产值预计能达到15亿元,约占总产值的60%”。
三变科技庞大的订单量,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一同受益。
“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由单一环节型向全产业链型转变,推进新能源关联产业深度融合。”三门县发改局能源科主任陈国荣说。
以核电为例,三门现已有10余家本土企业涉及核电建设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设备制造、物资供应等领域。
今年6月,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和荣盛石化集团、台州海洋投资集团、临海市政府、三门县政府共同签署《台州核能零碳智慧供汽项目合作备忘录》,推进建设全国最大的核能供汽项目,加快培育核电生产性服务业。
随着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滩涂光伏等项目陆续上马,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与销售的关联企业先后落地,投资50亿元的光伏背板胶膜生产基地项目今年开工,三门的光伏产业链也逐步完善。
“这些清洁能源将有效减免企业的出口欧美碳关税,大幅提升出口制造企业的绿色竞争力。”陈国荣说,三门对新能源的综合利用,将吸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对零碳能源需求较大的重大产业项目入驻,推动全县产业蝶变跃升。
聚焦产城融合,打造“零碳先行区”
在健跳镇三核村200余亩的生态养殖荷塘里,朵朵荷花向阳而立。9月初,中核汇能投资8300万元的18兆瓦分布式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将在这里正式开工。
顶层晒“日光”,中间养荷花,塘里养甲鱼——该项目建成后,可覆盖全村用电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这些年,我们在三门核电的帮扶下,实施整村农户屋顶光伏建设,屋顶光伏资产和上网发电量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未来将有200多户村民受益。”三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谦统笑容满面。
打造35亩零碳智慧果蔬大棚基地、4亩核电共享农场,产品直供核电食堂;整合闲置用地,规划零碳民宿;建设公共充电站,实现绿色出行……在李谦统心里,以零碳能源为基底,低碳产业为支撑、零碳生活为风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示范区已初具雏形。
“我们在千亿电力装机、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产城融合理念,融合打造低碳场景,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吴祖清规划。
未来,滨海新城金鳞湖北岸区块将成为三门新能源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除了新能源高端产业集聚区、科创孵化中心以外,还将打造零碳生活社区、生态休闲绿廊、新能源城市客厅等,构建“5、10、15分钟生活圈”。
8月30日,首批40个新能源充电桩将在三门各个角落里“安家”。“今年,我们计划在全县投放200个充电桩,用充电基础设施先行,引导居民尽快融入低碳生活。”吴祖清说。
专家说
三门县发展改革局党委书记、局长 丁志元
三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城核心区建设,提出了“绿色能源展示馆、零碳制造先行区、智慧电力创新城”三个定位,目的就是做多新能源项目、做大新能源关联产业、做优新能源产业功能,实现陆海互动、产城联动。
当前,三门核电二期三期、浙能台二电厂二期等大型新能源项目建设已然成势,新能源产业链图谱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优势逐渐融入城乡建设,三门新能源城核心区的形象加快凸显。
三门将围绕三门核电构建核能综合利用关联产业集群,招引化学储能、光伏制造、海洋风电的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并加快三门本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培育发展。
记者手记
迈进“十四五”,新能源“风口”强劲。谁能找到机会率先发力,谁就将掌握发展先机。
立足优越资源禀赋,三门以战略眼光全面统筹顶层设计、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帮助新能源产业起好步、走得稳、跑得远,一批新能源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条。
为此,三门先后释放多项“政策红利”,推出全省首宗海域使用权分层设置不动产权证,全力推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多轮中核产业基金出资方案的洽谈,以“政策创新”盘活要素资源。
此外,三门还依托三门技师学校开办“新能源学院”,做好人才“蓄水池”;率先成立县级能源大数据中心,推进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搭建三门核电核化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重点攻关制约核电安全稳定运行的“卡脖子”问题。全县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推进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互促,三门的能源优势正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在“双碳”目标下,三门将“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