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科技动态

视力保护色:
科技赋能铸就舌尖上的“金名片”
发布日期: 2025-03-21 15:38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一个是玉环集装箱里培育的“菌中黄金”,一个是三门湾畔养育的鲜甜贝类,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物种,同时印证了台州传统农副产品的华丽蜕变。通过科技创新与品质管控,金耳、血蚶这对山海珍馐完成从“田间地头”到“品质心头”的跨越,满足着消费者的味蕾。

集装箱种出“菌中黄金”

玉环里澳公园蜿蜒的小路旁,12个白色冷藏集装箱在台州香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农公司”)的基地里格外醒目。打开箱门,湿润的空气中飘浮着淡淡菌香,金灿灿的金耳如同绽放的琥珀花朵,在智能控温系统营造的25℃恒温环境中舒展身姿。

被称为“菌中黄金”的金耳,如今在智能控温的现代化种植体系下,实现了全年稳定产出。“每个集装箱都是精密调控的生态舱,空气、用水均经过三重净化,让原本只能在云贵高原生长的金耳在东海之滨安了家。”香农公司总经理李赋腾轻抚菌包介绍,菌包38天就形成菌丝,再过35天就能长成金耳成体,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该公司出产的金耳胶质含量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金耳可甜可咸,还能制成刺身,冷链锁鲜技术更让它突破地域限制,逐渐走上台州市民的餐桌。“榴岛香农”金耳干品铁盒装斩获2023年“台州特色伴手礼”称号,成为高端食材市场新宠。在 “鲜玉奇缘”品牌连锁店,金耳礼盒被摆在货架的显眼位置,消费者复购率较高。

玉环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的“伴手礼+”培育计划,为特色农产品插上品牌翅膀。“我们通过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让‘榴岛香农’这样的本土品牌既守得住匠心,又跟得上市场。”玉环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孔祥军说。目前,玉环已培育浙江省、台州市两级特色伴手礼35件,构建起“台州好礼”品牌矩阵。

标准化养殖重塑小海鲜价值

在三门湾畔,一粒拇指大小的血蚶正掀起乡村振兴产业浪潮。“吃得鲜美”“吃得放心”,三门血蚶走出了一条品质升级之路,成为长三角地区优质水产品的代名词。

从米粒大的种苗到食客餐桌上,小小血蚶“成长史”要经过层层关卡。

近日,在三门大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涛农业”)的养殖塘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养殖塘的消杀工作,为即将入住此处的血蚶铺好成长“温床”。

“我们公司出品的血蚶,每个包装箱上都粘贴了‘浙食链’追溯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溯源养殖海域环境、质检报告等20项信息。”大涛农业负责人王卫林介绍,这种“透明工厂”模式让三门血蚶深受海外食客信任,畅销日韩、新加坡、迪拜等国际市场。

“标准化生产彻底改变了‘看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模式。”王卫林指着一份《三门血蚶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说。这份全国首个血蚶养殖标准,从养殖环境到品质分级设立了100多项指标,推动优品率大幅提升。

“每批血蚶上市前都要闯过三道质量关卡。”三门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为血蚶产业构建起一张“立体防护网”——养殖环节年度抽检超30次,流通环节年检超55家次,终端消费环节“双逢必检”,全流程追溯。

严格的品控让“花鼓漫”血蚶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100%,斩获中国渔业科技博览会金奖,地理标志产业项目入选省级改革创新试点。

三门县还深入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注册的“花鼓漫珍鲜”商标,配套建设的共富工坊引入自动化分拣线,实现从养殖塘到餐桌的48小时直达,让远近食客放心消费。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